讲义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考试资讯 > 讲义资料
2022年二级建造师考试《法规及知识》精讲讲义——2Z204020:劳动合同及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
发布时间:2022-05-30     作者:     分享到:

2022年二级建造师考试《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教材精讲讲义——2Z204020:劳动合同及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


2Z204020:劳动合同及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9-10分)

章节

考点

考频指数

2Z204020 劳动合同及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

劳动合同种类

※※

劳动合同内容

※※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注意的事项

※※※

合同履行、变更、解除

※※※

劳务派遣

※※

劳动保护

※※※

劳动争议解决

 


民事合同(兔子~兔子)

劳动合同(兔子~老虎)

宗旨

合同自由,国家被动干预

合同不自由,国家主动干预

平等保护

强调保护劳动者

合同形式

灵活

必须书面

合同效力

有效、无效、效力待定、可撤销

有效、无效

合同变更

协商一致

协商一致

合同解除权

双方平等行使

劳动者辞职自由,单位非法定事由不得辞退劳动者

合同担保制度

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

禁止一切担保(不得扣押身份证或者其它证件;不得担保或者收取财物 )


2Z204021 劳动合同订立的规定


考点1:劳动合同种类※※


二、劳动合同的种类

1.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协商2推定3强制)

1协商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

3强制

该单位连续工作满 10 年

连续两次订立固定期限,续订合同的

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企业改制重新订合同时,已在该单位连续工作10 年且距法定退休不足 10 年

2推定

用工之日起满1年都未签过书面合同

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image.png


【模拟题】①甲在某用人单位公司连续工作满八年;②乙与某用人单位已经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因工负伤不能从事原工作;③丙来某用人单位工作两年,并被董事会任命为总经理,④丁在某用人单位累计工作了12年,但其间曾离开过该单位自主创业3年。则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考点2:劳动合同内容※※


三、劳动合同的基本条款

必备条款

选择条款(可以不约定)

劳动合同期限

试用期

工作内容和地点

培训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保守秘密

劳动报酬

福利待遇

社保

补充保险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职业危害保护


【真题】下列条款中,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有(   )。

A.试用期

B.社会保险

C.培训方法与要求

D.劳动合同期限

E.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答案】BDE


考点3:订立劳动合同应当注意的事项※※※


四、订立劳动合同应当注意的事项

(一)建立劳动关系及应订立劳动合同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2、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image.png


(二)劳动报酬和试用期

劳动合同对报酬和劳动条件标准约定不明确时:

image.png


【劳动试用期】

image.png


试用期的期限

同一单位与同一劳动者(终身)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不得约定试用期

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

试用期的工资(最低标准)

·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

·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真题】关于劳动合同试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初次订立劳动合同的,可以仅约定试用期,而不约定劳动合同期限

B.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1次试用期

C.试用期不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之内

D.劳动合同期限不满1年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答案】B

【解析】A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即为劳动合同的期限。C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D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三)劳动合同的无效(违法违心)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的权利的;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提示】

民商事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与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不同。欺诈、胁迫行为,在劳动合同中均为无效劳动合同。

【真题】根据《劳动合同法》,下列合同中,属于无效劳动合同的有(   )。

A.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

B.由用人单位提供的格式劳动合同

C.用人单位免除自己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

D.与用人单位代理人签订的劳动合同

E.未明确规定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答案】AC


2Z204022 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


考点4:合同履行、变更、解除※※※


一、劳动合同履行和变更

【劳动合同履行】

劳动报酬

支付规定

(1)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工资应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不得以实物或有价证券代替货币支付

货币工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补贴

(3)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加班费

(4)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婚丧假、探亲假、产假和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以及非因劳动者原因停工期间,用人单位应支付工资

欠薪处理

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劳动合同变更】

不需要变更的

■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投资人,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不需要重新签订劳动合同)

变更合同形式

书面

【真题】关于劳动合同履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人单位变更投资人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B.用人单位变更名称,原劳动合同可终止

C.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原劳动合同解除

D. 用人单位变更法定代表人,应当重新订立劳动合同

【答案】A

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投资人,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二、劳动合同解除

image.png


【真题】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的是(   )

A.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劳动条件

B.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

C.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D.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的权益

【答案】B

随时解除(劳动者有过错)

预告解除(劳动者无过错-劳动者没用了)

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外工作

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岗仍不能胜任

与其他单位同时建立劳动关系,拒不改正

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协商仍不能变更劳动合同内容。

以欺诈胁迎手段或趁人之危与单位订立劳动合同

被追究刑事责任

【不得解除和优先留用】

不得预告解除或经济性裁员

(劳动者极度弱势)

经济性裁员时应当优先留用

(劳动者并不弱势)

职业危害作业劳动者未做离岗体检的(职业病)

长期劳动合同

在本单位因工负伤或患上职业病,丧失劳动能力(残)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医疗期内(疗)

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未成年人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女)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退休年龄不到5年(老)

【真题】劳动者发生下列情形,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有(   )

A.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B.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C.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D.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的

E.患病,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答案】ACD

【真题】下列情形中,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有()。

A.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成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B.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C.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D.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E.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答案】ABD

【经济补偿】

合法解除/终止

补偿(2种情况除外:1劳动者主动提出;2劳动者有过错)

违法解除/终止

赔偿=补偿×2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

(1)月工资=劳动者解除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2)工作年限

①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②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

③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image.png


【真题】下列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中,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有(   )

A.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B.劳动合同期满但劳动者不同意按原劳动合同条件续订劳动合同,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C.因劳动者同时与他人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用人单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

D.用人单位提出,经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E.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答案】ADE

【模拟题】某施工单位试验员李某 2019 年 3 月上班,2020 年 5 月,施工单位以李某怀孕不能胜任工作为由将其解雇。经劳动争议仲裁,如李某不愿意回单位上班,可主张按(    )的工资标准支付赔偿金。 

A.1个月   

B.1.5个月     

C.3 个月     

D.4.5 个月

【答案】C


2Z204023 合法用工方式与违法用工模式的规定


考点5:劳务派遣※※


一、“包工头”用工模式

二、劳务派遣的内涵

显著特征是 劳动者的聘用与使用分离(聘用单位是劳务派遣单位,使用单位是用工单位)

image.png


劳务派遣用工的岗位(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

■临时性指存续时间不超过 6个月的岗位

■辅助性指非主营业务岗位

■替代性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劳务派遣单位及劳动派遣合同

■劳务派遣单位应与劳动者订立2年以上固定期限合同,按月支付报酬

■被派遣的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应由劳务派遣单位按月支付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

■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劳务派遣中发生工伤的处理

劳动者在用工单位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由劳务派遣单位申请工伤认定,用工单位协助

【真题】根据《劳动合同法》,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中,订立劳务派遣协议的主体是(   )。

A.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

B.用工单位与劳动者

C.用工单位与当地人民政府

D.派遣单位与劳动者

【答案】A

【真题】甲施工企业与乙劳务派遣公司订立劳务派遣协议,由乙向甲派遣员工丁某。关于该用工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丁某工作时因工受伤,甲应当申请工伤认定

B.在派遣期间,甲被宣告破产,可以将丁某退回乙

C.乙应当对丁某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D.在派遣期间,丁被退回的,乙不再向其支付劳动报酬

【答案】B


2Z204024 劳动保护的规定


考点6:劳动保护※※※


一、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一)工作时间(了解)

项目

内容

工作时间

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

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

每周至少休息1日

缩短工作日

特别繁重、过度紧张,有毒等

夜班

哺乳期女职工

16-18岁未成年工

不定时工作日

高管、外勤、推销等

长途运输人员,出租车司机等机动作业

一、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二)休息休假

项目

内容

延长时间

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可以延长工作时间

一般每日不超过一小时

特殊原因不超过三小时,但每月不超过36小时

抢险救灾等特殊情况不受上述限制

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加班待遇(不低于)

一般加班1.5倍工资

休息日加班2倍

法定休假日加班3倍

【真题】关于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工会同意即可延长工作时间

B.发生自然灾害需要紧急处理的,延长工作时间每月不得超过 36 小时

C.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 1 小时

D.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支付不低于工资 150%的工资报酬

E.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用人单位,支付不低于工资 200%的工资报酬

【答案】CD


二、劳动者工资

(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了解)

项目

内容

工资

包括奖金,津贴和补贴等。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以及依法参加的社会活动期间,应当支付工资

最低工资标准

由省级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劳动者工资在剔除以下项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剔除的项

延长工作时间工资

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


(三)农民工工资支付的规定

【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办法】

项目

内容

列入黑名单的时间

人力社保部门自查处违法行为并作出行政处理或处罚决定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

列入黑名单的情形

·克扣、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数额达到认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数额标准的

·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群体性事件、极端事件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

规定

符合前款规定情形的,应将违法分包、转包单位及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一并列入黑名单

【真题】根据《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人力资源社保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查处违法行为并作出行政处理或者处罚决定后将其列入拖欠工资“黑名单”的情形有(   )。

A.克扣、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报酬,数额达到认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数额标准的

B.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引发极端事件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

C.将劳务违法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报酬的

D.将劳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报酬的

E.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

【答案】ABE


四、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变化)

女职工

一般

矿山井下、4级体力

特殊

经期

高处、低温、冷水、3级体力

孕期

3级体力、其他禁忌;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哺乳期

女职工生育享受的产假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未成年工(满16周岁未满18)

一般

危险作业(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妇女无此规定)、重体力(4级)

特殊

定期健康检查

【真题】某女职工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从事后勤工作,约定劳动合同期限为2年。关于该女职工权益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司应当定期安排该女职工进行健康检查

B.若该女职工哺乳的孩子已满18个月,公司可以安排夜班劳动

C.公司可以安排该女职工在经期从事国家规定的第3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D.若该女职工已怀孕5个月,公司不得安排夜班劳动

【答案】B

【真题】根据《劳动法》,关于妇女、未成年人劳动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企业应当为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B.企业不得聘用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C.企业不得安排未成年人从事有毒有害的劳动

D.企业不得安排妇女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

E.企业不得安排妇女从事国家规定的第4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答案】ACE


五、劳动者的社会保险与福利

养老保险

用人单位和职工

医疗保险

用人单位和职工

工伤保险

用人单位

失业保险

用人单位和职工

生育保险

用人单位

【真题】关于社会保险费缴纳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失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缴纳,职工不缴纳

B.基本养老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C.生育保险费,由职工自行缴纳

D.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E.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缴纳,职工不缴纳

【答案】BDE


2Z204025 劳动争议的解决


考点7:劳动争议解决※


一、劳动争议的范围

【不属于劳动争议的情形】

■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社保)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房改)

■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者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的异议纠纷(伤残鉴定)

■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 雇主与保姆)

■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师傅与徒弟)

■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承包者与受雇人)


二、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

项目

内容

协商


调解

■主体:用人单位内部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性质:非必要程序,形成的调解协议无强制执行力

仲裁

■主体: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用人单位所在地)

■时效:

image.png


诉讼

■必须先劳动仲裁后诉讼

■自收到仲裁裁决书15日提出诉讼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快速路径)

 


劳动纠纷(兔子~老虎)

民事纠纷(兔子~兔子)

程序

先裁后审

或裁或审

申请和受理

无需仲裁协议

需书面仲裁协议

仲裁庭组成

劳动仲裁委依职权

当事人依协议

时效

1年

适用诉讼时效

【考点】劳动争议,只能先仲裁后诉讼,民商事仲裁,仲裁和诉讼只能择其一。

【真题】下列纠纷中,属于劳动争议范围的有(   )。

A.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B.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

C.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

D.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纠纷

E.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待遇而发生的纠纷

【答案】ADE

【真题】企业拖欠劳动报酬,则劳动者可以处理该争议的途径有(   )。

A.向企业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B.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C.向约定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D.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E.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答案】ABE


2Z204020 劳动合同及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9-10分)

考点

考频指数

考查重点

劳动合同种类

※※

三种

劳动合同内容

※※

必备条款VS补充条款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注意的事项

※※※

试用期

合同履行、变更、解除

※※※

变更、单位or员工解除

劳务派遣

※※

三者关系

劳动保护

※※※

农民工VS女职工VS未成年工

劳动争议解决

不适用劳动争议